結論

七、結論:
    綜上所述,關於檢察官於本案中所提出在越南取得之資料:
    ()法務部104527日法外決字第10406513310號函暨檢送
    之呂氏幸越文(含中譯文)筆錄2份、呂氏幸手繪廠區圖1
    ()越南大幸福公司104422日廠區錄音錄影光碟;()
    志明市Vinacontrol公司104423日錄音錄影光碟;()
    南菜市場104422日、23日錄音錄影光碟;()越南黃安廠
    104424日錄音錄影光碟;()證人即駐胡志明市臺北經濟
    文化辦事處警察連絡官助理葉雪雲之檢察官訊問筆錄及網頁
    列印資料,依上開驗真程序審視,文件真正固無疑義。然取
    證程序合法性之判斷,若依取證地法,則有前述似是而非又
    不切實際之缺點,裁判法院要獲得有罪確信心證,必須依裁
    判法院國內國法秩序之標準認定犯罪事實,即使是審理涉外
    刑事案件,亦無不同,因為應適用證據使用地之法秩序,遵
    守對本國法庭證據調查乃至證據心證的可信賴性和公平性設
    定的法律要求,因此取證國之法律僅屬次要之事。而依司法
    互助方式取得之證據,是否應予排除,本院依據前述之法源
    ,即依照國際法上司法互助的傳統原則或慣例,本於憲法、
    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及公約簽約國的義務進行處理,並以國際
    人權法上普遍承認之公平程序與被告權利保障等,及參酌德
    國法院對於司法互助證據使用禁止設下絕對的界線,作為最
    低限度之審查基準,以決定證據之證據能力有無。從而本院
    認為:()呂氏幸之供述部分(含手繪圖),該供述證據之取
    得係於本院審理中所取得之供述,顯然干擾法院主導權及規
    避被告詰問權,業已違反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所
    規定公平審判之權利及憲法所保障之詰問權、辯護權;又若
    以類推適用的方式引入該傳聞證據,顯然侵害該案被告的基
    本權利,不僅違背刑事訴訟法,更違反憲法規定。況且,該
    供述證據亦不符合傳聞例外之規定(包含刑事訴訟法第159
    條之33款、第159條之43款),因而應認為無證據能力
    ()Vinacontrol公司現場所製作之工作紀錄部分,類似於
    我國司法警察所製作之職務報告,因該等報告自始都不合乎
    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41款、第3款的要求,因而不得據此
    例外獲得證據能力。()()()()所示之錄音錄影光碟因
    其內容係機械式紀錄現場人物現狀等情,與供述證據須要自
    然人觀察、記憶、陳述之特質不同,應屬刑事訴訟法第165
    條之12項規定之證物,均有證據能力。至於上開光碟中,
    在場人之「供述」,因均未製作筆錄,且該等「供述」人之
    真實身分尚且無從確認,不具備「供述」證據之資格。()
    人葉雪雲供述部分,上開訊問筆錄之作成時機是在本案審理
    中,並非在起訴前,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2項之
    要件,不具證據能力;揆諸上開說明,亦無類推適用該條項

    之餘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